可燃气体检测仪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调整仪器的灵敏度,同时配备泄漏等级指示灯,有助于快速定位泄漏源;此外,还有可充电电池、灵活易弯曲的探测头等设计,增加了使用的便捷性和安全性。不同的传感技术如催化燃烧和红外光学型适用于多种复杂环境,包括缺氧、高毒性等场所中。
可燃气体检测仪的基本工作原理解析:
1.气体传输:吸气泵将含有可燃气体的空气输送至传感器或检测元件部分。这是整个检测流程的第一步,确保了待测气体能够进入到检测仪的关键部件中进行后续的反应和分析。
2.燃烧反应(以催化燃烧型为例):当可燃气体在传感器内与催化剂接触时,会发生无焰燃烧的现象,并释放出反应热。这种燃烧是在控制条件下进行的,不会产生明火,但足以引起传感器内部的温度变化。
3.电阻变化:上述提到的反应热会使热敏电阻丝的温度升高,进而导致其电阻值增大。因为大多数金属导体都具有随温度升高而电阻增加的特性,这里的热敏电阻丝正是利用这一特性来实现对气体浓度变化的感知。
4.电桥输出:电阻的变化打破了原本平衡的电桥电路,从而输出一个电压信号。这个电压信号的大小与气体浓度成正比关系,即气体浓度越高,输出的电压信号越强。
5.信号处理:为了便于读取和分析,从电桥输出的微弱电压会经过放大电路进行增强,然后通过模/数转换电路转变为数字信号。这样一来,就可以用电子计算机或其他数字设备来处理这些信息了。
6.结果显示:经过处理后的数字信号最终驱动LCD显示屏,以爆炸下限百分比(LEL)的形式直观地展示出当前环境中可燃气体的具体浓度数值,实现了对气体浓度的量化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