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详情
当地时间11月5日下午,美国附近一家化工厂发生爆炸并造成有毒氨气泄漏,大量危险气体腾空而起,引发周边部分地区民众紧急疏散,附近其他区域人员就地避难。
截至当晚,应急人员仍在全力控制泄漏,目前尚未确认有人员伤亡。有关部门持续监测空气质量,并建议任何出现眼睛刺痛或呼吸困难等症状的人员立即就医。

根据《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氨气是一种有毒且可燃的危险化学品,其对皮肤、眼睛具有腐蚀性、刺激性。
氨气一旦大量泄漏,会造成的较为严重的中毒、燃烧爆炸事故,污染环境并引发次生事故。
氨气泄漏事故特点
(一)扩散迅速,危害范围大。
液氨一般以喷射状泄漏,由液相变为气相,体积迅速扩大,形成大面积扩散区。
(二)易发生爆炸燃烧。
氨气泄漏后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火源发生爆炸或燃烧。
(三)毒性强,处置难度大。
液氨可致皮肤灼伤、眼灼伤,吸入浓度高、量大的氨气能致人死亡。发生泄漏的部位、压力等因素各不相同,灾情复杂、危险性大,处置专业技术要求高。
处置程序与措施
1、通过询问、侦察、检测、监测等方法,以及测定风力和风向,掌握泄漏区域气体浓度和扩散方向。

2、查明遇险人员数量、位置和营救路线。
3、查明泄漏容器储量、泄漏部位、泄漏强度,以及安全阀、紧急切断阀、液位计、液相管、气相管、罐体等情况。
4、查明储罐区储罐数量和总储存量、泄漏罐储存量和邻近罐储存量,以及管线、沟渠、下水道布局及走向。
5、了解事故单位已经采取的处置措施、内部消防设施配备及运行、先期疏散抢救人员等情况。
6、查明拟定警戒区内的单位情况、人员数量、地形地物、电源、火源、交通道路等情况。
7、掌握现场及周边的消防水源位置、储量和给水方式。
8、分析评估泄漏扩散的范围、可能引发爆炸燃烧的危险因素及其后果、现场及周边污染等情况。
来源:应急救援战训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